教學質量是學校生存的根本,離開教學質量學校工作無從談起。教學質量監(jiān)測是一項改革創(chuàng)新。為了充分發(fā)揮教學質量評價對促進學生發(fā)展、提高教師素質和改進教學實踐的作用,從2016秋季學期開始,市教育局對市直中小學進行質量檢測監(jiān)測。每學期期中檢測一次、期末監(jiān)測一次,并對檢測(監(jiān)測)結果進行認真分析,及時召開考情分析會,將情況裝訂成冊,通報各學校主要領導,供老師們交流學習。從目前情況看,上學期和本學期三次考試達到預期目的,效果良好。市直學校一種抓教學業(yè)務,抓質量提高,競爭趕超的風氣正在逐步形成。
發(fā)揮監(jiān)測考試的作用,科學分析、細化目標,扎實落實教學常規(guī)
進行中、小學的質量監(jiān)測考試,能夠讓教師及時掌握學情,充分了解教情,及時發(fā)現(xiàn)教學中的疏忽點、欠缺之處;有利于學生自己及時找到學習中存在的疑難點、找到自己的短板和“欠帳”,進而促進師生共同改進教與學,提高教學質量。同時,通過這種形式的統(tǒng)一考試,為區(qū)域教研活動搭建了平臺,市直學校各科任教師在一起針對試題、答卷中出現(xiàn)的問題進行分析,共同對學科教學的現(xiàn)狀和今后教學的改進開展研討,有效地將教學質量檢測與聯(lián)片教研結合起來,為市直學校之間互相交流教學經驗,共同學習、取長補短,提供了機會和條件。質量檢測、評價對促進學生發(fā)展、提高教師素質,發(fā)現(xiàn)教學問題,改進教學實踐發(fā)揮導向作用和指揮棒作用。我們一定要利用好、發(fā)揮好、構建好這樣的工作機制,促進教研、教學質量的提升。
每次監(jiān)測考試分析會后,各校要從本校實際出發(fā),認真分析學校、學科、班級三個層面教情學情,做好教學診斷。要重新認真組織教師以學科組統(tǒng)一進行學情分析和教學問題診斷。學校層面不但要通過成績分析明確學校整體的位置、各年級各學科的情況,還應通過聽課、檢查作業(yè)、與教師學生交流等方式進一步了解教情、摸清學情。學科層面要加強同學科的教學研討,通過對試題試卷的分析,明確學生的知識漏洞點、能力薄弱點、方法欠缺點,以便針對性采取措施。班級層面要召集任課教師開好學情分析會,分析各學科整體情況、優(yōu)等生情況、學困生情況,就下一步各學科的時間分配、重點內容、細化目標達成共識。各學?,F(xiàn)在必須做的是在根據(jù)分析明確定位的基礎上,組織各年級、各學科、各班級制定細化的學期目標,并研討出相應的對策,認真扎實落實教學常規(guī)。
在如何提高教學質量這個問題上,我們教育部門和學校校長、教師,首要的是解決教學究竟以誰為主的問題。我們認為這是一個根本的問題。在教育者角色問題上,我們要重新定位。學生是我們的服務對象,我們是學生的服務者。我們的教學是按教師的意愿教,按事先的計劃、教案教?還是根據(jù)學生的實際需求教?教學中,是學生應當跟著老師的思路、計劃走?還是老師要根據(jù)學生的問題教?長期以來,我們的教學是:學生就得聽老師的。結果,教學是按部就班地進行了,但學生不會的依然不會。老師教得再精彩再好,在學生那里卻不一定得到百分之百的落實?,F(xiàn)在,國家課程改革的步伐在不斷加快,考試改革包括高考改革的步子也在不斷加快。我們認為,作為一名有眼光的教育領導和校長、教師,千萬不要把課程改革、考試改革同教學質量對立起來,課改、教改同舊課程和舊的考試相比,最根本的改變就是突出了以學生的學為主、以學生的發(fā)展為本。所以我們的教育思想和教學方式一定要突出學生學習過程中的自主、合作、探究,開展研究性學習,體現(xiàn)學生是學習的主體,教學是為學生的學習提供服務和幫助的這樣一種思想并予以實施。
目前課堂教學改革中,各種模式層出不窮,各有所長,如學案教學通過學生做學案將隱性的學習過程顯性化,多媒體教學將抽象的教學內容形象化,微課、翻轉課堂將教學過程實現(xiàn)了多次再現(xiàn),實驗教學將教學過程現(xiàn)實化,情景教學使教學過程生活化。這些方法和模式都值得我們學習借鑒。(上)
(責任編輯:梁艷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