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8歲的郭子騫獲得中國京劇“優(yōu)秀小票友”稱號。
連日來,首屆山西藝術(shù)節(jié)吸引了公眾的目光,晉劇、京劇以及外來的淮劇、黃梅戲輪番登場,讓戲劇這門帶著歷史溫度和傳統(tǒng)文化魅力的藝術(shù)形式,近距離地走進百姓生活。而不久前,一場由全國小朋友競相爭艷的第六屆“和平杯”中國京劇小票友邀請賽在天津落幕,來自長治的郭子騫小朋友脫穎而出,拿下二等獎,并因此獲得了“優(yōu)秀小票友”稱號,成為我省選送選手中唯一斬獲獎項的小票友。郭子騫的成功,或許與他的天賦有關(guān),但在他自學成才,追求京劇藝術(shù)夢想的過程中,卻遭遇了很多現(xiàn)實難題,這也讓我們警醒,在素有“民歌的海洋”“戲曲的故鄉(xiāng)”之稱的山西,戲曲在兒童中的普及程度并不高。換句話而言,戲曲藝術(shù)該如何面向孩子,從娃娃抓起呢?
A 8歲的娃,戲齡卻達6年 他“為京劇而生”
郭子騫今年8歲,當他的小伙伴都沉浸在游戲、動漫的世界中時,他唯一的愛好就是聽京劇。從2歲起,就跟著電視唱京劇,甚至還因為在幼兒園沒人跟他一起看京劇而產(chǎn)生了“厭學”的心態(tài)。很多人都說他是“為京劇而生”的孩子。
今年5月份,郭子騫第一次參加全國性大賽——首屆新苗苗全國少兒戲曲大賽,從2000名參賽選手中脫穎而出,最終以28分最高分的成績進入小學組的決賽,成為我省唯一一名進入決賽的小選手。郭子騫不但捧回了金獎,還獲得“最具潛質(zhì)獎”和“最佳角色獎”等獎項。在此次“和平杯”中國京劇小票友邀請賽中,郭子騫又過關(guān)斬將,與進入決賽的近70位選手同臺競技,獲得了全國二等獎。要說學戲苦不苦?苦,但是對于有著6年戲齡的郭子騫來說,不僅僅是苦,更是難,因為他全憑自學。記者采訪其母親時,反復聽到一句話,“孩子全靠自己跟著電視、視頻學,我們長治沒有一個能唱京劇的老師,一路走下來挺不容易的。”
山西戲曲藝術(shù)豐富,但京劇在這片土地的普及度并不高?!昂⒆舆@么喜歡京劇,我們就想著給孩子找個專業(yè)老師,起碼身段、唱腔有老師的輔導,孩子能更快地掌握。最后找到長治上黨梆子劇團的老師,結(jié)果只上了一節(jié)課,老師就說輔導不了,因為京劇和梆子戲還是有很大差別的?!庇谑牵域q還是重復著自學的模式,央視戲曲頻道、京劇光盤,所有的視頻資料都是他學習的范本,就連網(wǎng)上關(guān)于京劇的各種講座也不放過。
很多評委老師都驚嘆于郭子騫的無師自通,但他的媽媽卻知道,背后卻是很多尷尬,“這回在天津比賽,孩子的參賽作品是《甘露寺》,我們就是按照光盤上演員的服裝拼湊起來的,結(jié)果拿給比賽的服裝師后,他說東西不齊全,連個內(nèi)襯都沒有。我還記得服裝師的眼神,充滿了埋怨,也有點小小的鄙夷,可這些服裝配件我們連聽都沒有聽過。有些孩子比賽時特別講究,都帶著專業(yè)的伴奏團隊,我們只能是伴奏帶。”提起這些,郭子騫的媽媽聲音有些哽咽,她覺得太對不住孩子了,兒子喜歡京劇,她甚至想過舉家搬到太原,給孩子找個專業(yè)的京劇老師。
B 京劇培訓班未成規(guī)模 在山西尚屬“弱勢”群體
今年70歲高齡的張杰,退休前是省京劇院的一級打鼓師。一輩子跟京劇“較真”,老爺子還真閑不下來,至少在普及京劇的路上,他當了20年的志愿者。只可惜在這條路上,處處難盡如人意。
“在山西,京劇算是‘舶來’藝術(shù)。大家都去聽晉劇和其他地方戲了,很少有人聽京劇?!睆埥芤徽Z中的,道出了京劇在山西略顯水土不服的現(xiàn)狀。其實,早在上世紀80年代左右,為了改善這一情況,張杰和眾多省京劇院的同仁們一起,到校園推廣京劇,不過一次、兩次,顯然不成規(guī)模和體系,也無法讓孩子們真正喜歡上京劇。
張杰說:“我們常開玩笑,京劇算是弱勢團體,尤其是對于孩子來說,學晉劇、蒲劇的有,學京劇的卻很少。不少地市沒有專業(yè)的團隊和老師?!痹缭?010年初,這群心系山西京劇事業(yè)發(fā)展的老師們,就在少年宮辦過個少兒京劇培訓班,并且免收學雜費,但報名者卻寥寥無幾。“最后好不容易收到了一些學生,興趣也培養(yǎng)起來了,也能出成績了,但課業(yè)負擔太重,不得已放棄了。很多家長覺得學這個沒用,不如學鋼琴、美術(shù)實用,將來還能給考學賺點分?!边@個少兒京劇培訓班堅持了四五年,相比其他培訓班的門庭若市,京劇培訓班卻因為生源問題,遺憾地退出了少年宮培訓班。
陳莉,山西省文化館戲劇曲藝部副主任,此次“和平杯”中國京劇小票友邀請賽,是由該部門來負責招募和挑選小票友的,但據(jù)其介紹,我省的少兒京劇票友隊伍非常薄弱,沒有相關(guān)的培訓站點,也沒有合適的培訓老師?!耙员敬伪荣悶槔覀冎懊嫦蛉≌心?,報名的人員可以說只有兩位數(shù),最終只選出5個孩子代表山西參賽?!标惱蛘f,相比南方一些普及京劇藝術(shù)較好的省份和城市而言,我省做得還不夠。
C 普及國粹要形成常態(tài) 戲曲進校園應有長效機制
“通過這次比賽,我們學習到了很多,比如溫州、杭州等地,非常重視京劇藝術(shù),他們還有中國京劇少兒培訓基地……”作為戲曲藝術(shù)面向大眾的推廣人,陳莉表示,山西在京劇事業(yè)上有著得天獨厚的便利條件,其中有國字號的山西省京劇院,里面有國內(nèi)著名流派的傳人,還有一個以梅蘭芳先生命名的專業(yè)劇院。那么問題來了,既然條件如此好,未來在普及京劇,尤其是少兒普及方面,我們該做什么?怎么做?
“今年,以京劇為藍本的兒童劇《孫悟空大戰(zhàn)白骨妖》在上海的小學校演出了100多場,深受孩子們的喜愛,所以說不是孩子們不喜歡戲曲,是因為我們?nèi)鄙偻茝V的渠道和媒介,還沒有意識到怎樣讓戲曲更好地與孩子融合?!睆纳虾Q惭萁Y(jié)束后,山西省京劇院院長張智就一直琢磨這個問題?!拔覀兡昴昊ㄖ亟稹⑾麓罅ν茝V戲曲進校園活動,但大都是演出一場戲,當下能激發(fā)孩子們對于戲曲的認知,但是要想讓他們深入了解,機會不多。”
為此,張智探訪了不少城市,發(fā)現(xiàn)他們的推廣方式很特別?!霸诤颖保瑢W校就有專門的京劇課,一周一次,記入學生學習體系,這樣孩子們就會把這樣的課程當成‘任務’來完成,而在完成的過程中就會發(fā)現(xiàn),京劇這門藝術(shù)是很有趣的,這種熱愛才能激發(fā)出來?!睂Υ耍瑥堉窍胂葟淖约荷磉叺男W校抓起,和學校合作,每周設(shè)置一堂課,配備專門的教材,為孩子們系統(tǒng)地普及京劇知識,引領(lǐng)和吸引孩子們的興趣,讓傳統(tǒng)文化重新煥發(fā)生機。如果成功的話,晉劇、梆子等地方戲也能以同樣的模式進行推廣。
無獨有偶,山西省文化館也要做同樣的事情,陳莉說:“我們也計劃在太師一附小推出培訓課程,從戲曲歷史、文化著手,從孩子們喜歡的臉譜、服裝著手,慢慢培養(yǎng)孩子們的興趣。”
今年7月底,山西省人民政府辦公廳印發(fā)了山西省全面加強和改進學校美育工作實施方案的通知,上面明確指出要在中小學校內(nèi)開展美育課程,而太原市、晉中市作為學校美育工作的改革試點,要從2018年秋季開學時,在中小學開展增設(shè)舞蹈、戲劇、戲曲、影視等地方課程或校本課程的試點。這是戲曲的幸事,有了重新“嶄露頭角”的機會;這,也是所有孩子們的幸事,能接觸到別樣的快樂,也許會開啟一段美好的文化探秘之旅。
(責任編輯:梁艷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