從2017年9月新學年開學起,全國小學和初中將統(tǒng)一使用“部編本”語文教材。怎么學?怎么教?怎么輔導……一系列問題擺在了老師、學生、家長面前,也影響到了出版社等圍繞語文學科的各行各業(yè)。就一系列熱點問題,本報記者進行了走訪。
A 家長必須參與到語文教學中
從一年級開始,親子閱讀就被編入了各年級的語文課本,并設置了專門的“和大人一起讀”“口頭表達”欄目,要求家長和孩子一起朗讀和閱讀;對于教材和學習科目的變化,家長們普遍表示接受。家住北大街的小雅媽媽從幼兒園開始,便每天堅持和孩子一起讀書,在潛移默化中培養(yǎng)了孩子良好的閱讀習慣,現(xiàn)在孩子上二年級,長期堅持的親子閱讀給孩子帶來了巨大收獲。
2016年秋天,書聲瑯瑯少年百家講壇創(chuàng)始人張濤老師率先給自己的女兒七七嘗試使用了新版教材,并針對教材改版思路專門編纂了《故事語文》讀本。張老師說,部編小學語文一年級新教材把親子閱讀編排進教科書里是一個創(chuàng)新,作為家長應該認識到親子閱讀的重要性,認識到它的本質(zhì)在于分享閱讀的快樂。在課堂中的把握,尤其是對孩子興趣的激發(fā),積極性的調(diào)動是一個重點。
B 對孩子的閱讀能力和閱讀量要求提高
開學伊始,初一新生小路就出現(xiàn)了焦慮情緒,小升初各種金獎拿到手軟,入學時的摸底考試卻被語文成績拖了后腿。
“新版教材大幅度增加經(jīng)典名篇的比重;大幅度增加了中外文學名著閱讀范圍;大幅度增加了古文詩詞等中華傳統(tǒng)經(jīng)典的閱讀量。三個巨大的變化,面對課堂里突然提升了好幾倍的閱讀量,種種跡象表明,語文回歸王者地位,之前語文課堂培養(yǎng)的閱讀能力,恐怕很多孩子都無法適應,到了初中將更注重閱讀教學和寫作教學。部編版初中語文教材中,每個單元都有閱讀教學和寫作教學,這將是重頭戲?!鄙轿鹘逃霭嫔缥氖纷x物策劃室主任劉曉露說。
憑借多年致力于語文教育研究的經(jīng)驗,她提到結(jié)合新教材的變化,“語文課外閱讀”就顯得非常重要,同時一些孩子們愛看、想看、值得看的配套書,也對學習語文非常有效。例如山西教育出版社在放暑假前新推出的一套系列叢書“語文拓展課”,由《巧解讀語文有意思》《詠人物語文有情懷》《加點料語文有故事》構(gòu)成,通過學習,使孩子們能夠自主地學習語文,從教條的學習中擺脫出來,發(fā)現(xiàn)語文的有趣之處,并且叢書對于經(jīng)典語文等都有獨到的解讀,讓孩子們通過故事來學語文,增加傳統(tǒng)文化底蘊,培養(yǎng)孩子閱讀興趣、提高寫作能力。
C 摒棄“死讀書,讀死書”注重學會方法
教師講課由講讀變?yōu)榻套x,這一點的變化,就是老師重在教會學生學習的方法?!墩Z文有意思》的作者、《新作文》雜志執(zhí)行主編張水魚老師說:“教會學生能自己自主閱讀課文,提升學生的自我學習能力。中學生要求是大量閱讀,了解語文課本之外的知識,才能讓學生在更廣泛的方面大展身手。新教材重視寫作,把課文解讀變成寫作,對學生來說,就是一個很好的樣板?!毙陆滩囊髮W生讀出自己的個性,讀出自己的味道,初中把精讀改為教讀,略讀改為自讀,然后再加上課外閱讀,成就“三位一體”。一體就是指語文核心素養(yǎng)。
D 對于新變化老師該如何“教”
“新版教材對老師來講,似乎更容易‘教’了,但是想‘教好’卻更不容易了?!鄙酱蟾街懈咧姓Z文備課組長李國峰老師是《加點料語文有故事》的作者他表示。不過,不管教材如何變,作為教師必須立足一點,就是課堂和課外的文章能對學生帶來哪些幫助和啟發(fā)。在未來的教學中,教材發(fā)生的變化對語文老師提出的更高的要求,要求不僅要讀書,不斷地挖掘課本中的一些新知,也就是傳統(tǒng)與新知做到對接,教師的教學經(jīng)驗在教學過程中不斷豐富,這樣更有利于學生的提高。
學生在讀文言文時普遍會覺得有一些枯燥,作為老師應該告訴學生,這些枯燥文字的背后其實有好多值得思考的點,教師可以把它挖掘出來,跟學生分享,同時自己也獲得一種提升。對于學生來說,需做到三點,一是提倡整本書閱讀。二是精讀一個作家作品。三是閱讀時要學會做筆記、模仿。
之前的教育方法扼殺了孩子們很多可貴的創(chuàng)造性。不管學生是否理解其中的奧妙,只要能考出高分就皆大歡喜。新教材在這方面為學習者提供了很大的發(fā)展空間,使學習者的身份不僅僅是一個被動的“接收器”,而是一個有思維、有活力的創(chuàng)造者。新教材給我們帶來的,不僅僅是教學內(nèi)容的改變,更重要的是它為學習者的身份賦予了更新、更有創(chuàng)造力的內(nèi)容,使他們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。
(責任編輯:梁艷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