為基層減負,就要為實干者撐腰、為干事者鼓勁。本期大家談,我們選刊3篇來稿,針對一些老問題、新表現,析原因、談對策,為抓實作風建設、提升干事熱情支招。
——編 者
別讓“排名”增負擔
馮倉福
一段時間以來,各地紛紛出臺舉措規(guī)范考核,壓減考核指標,不搞層層加碼,切實為基層減負。然而,從通報的一些典型案例來看,仍有個別地區(qū)和單位按月、按季頻繁搞排名通報。
各地情況不同,基礎條件有別,用一把尺子來衡量所有工作完成情況,并不科學合理。同時,頻繁進行排名通報,不僅會給基層干部帶來不必要的負擔,也容易讓基層把關注點放在數據、排名上,而忽略工作實績。這樣的排名通報,違背了“鼓勵先進、鞭策后進”的初衷。
中辦、國辦印發(fā)的《整治形式主義為基層減負若干規(guī)定》明確要求:“不得按月度、季度頻繁搞排名通報。不得以通報排名的形式變相進行考核。”應該認識到,這并不是不要考核,而是要避免考核繁瑣化,力戒形式主義。考核,就要考得科學、考得精準,考出作風、考出實效?;睘楹啠掷m(xù)改進方式方法,才能更好發(fā)揮“以考促干”的效能,推動基層干部少做無用功、多做有用事,一心一意干工作、全力以赴促發(fā)展。
勿把“手段”當“目的”
汪藝多
PPT因其形式豐富、明了直觀,成為基層迎接檢查考核、評估驗收的一種重要展示形式。然而,有的地方和部門片面追求形式創(chuàng)新,將PPT展示與工作成效等同起來,把“手段”當成了“目的”。
“花式匯報”帶來的負面影響,不容小覷。一方面,容易給基層干部增加負擔。當資料展示取代了工作成效,一些基層干部就會舍本逐末,在外觀設計、展現形式上費盡心思,過度追求藝術加工、精致包裝、美化提升。另一方面,還會助長“只看包裝”的華而不實之風。制作PPT、修改格式的時間多了,走訪群眾、服務民生的時間就少了?!肮ぷ鞲傻煤?,不如PPT做得好;群眾掌聲多,不如PPT里動畫多”,不良風氣一旦蔓延開來,將消磨干部干事的熱情。
數字化工具是手段,而非目的。糾治“屏幕中的形式主義”,不搞花里胡哨的表面文章,這是許多基層干部的期待,也是切實為基層減負的內在要求。
少一些“為訓而訓”
杜 安
干部培訓,是為隊伍“充電”、為工作賦能的重要抓手。然而,實踐中,有的培訓成了只管“簽到、打卡、寫心得”的程式化操作,既沒效果,又添負擔。
“為訓而訓”讓一些培訓變了味。現實中,有的培訓異化為“只看學時、不管效果”;有的培訓內容陳舊,導致“臺上侃大山、臺下刷手機”;有的課程“講的”和“干的”對不上,學的用不上、用的學不到。此類問題背后,既有安排不夠科學的原因,也有培訓供需不匹配的因素。
想讓培訓有用,就必須做到供需適配。比如,可以在摸清干部能力短板的基礎上,建立需求清單,針對高頻需求制定培訓課程;也可以立足基層實際,多開展一些“短實新”的小微課堂、案例研討、現場教學;還可以邀請身邊的優(yōu)秀基層干部等當主講,結合自身經歷講落實門道、成事技巧。
基層干部培訓,貴在對癥抓藥,重在學用結合。少些“中看不中用”的套路,多些“解渴又管用”的干貨,才能幫助基層干部在干中學、學中干,為干事創(chuàng)業(yè)注入更強動能。
(責任編輯:梁艷)